雖然前面一再強調早到的好,但一切還是需要一點機運的。亦即,其實我並無法保證每年一定都是適合早到的。之所以如此解釋的原因,在於今年因為剛好九月一日為星期六,所以學校將我們的報到時間延後到三號(六日放假嘛XD),又恰好買不到報到當天抵達德國的班機,最後誤打誤撞就選擇在九月一日抵德了。

前幾篇文中有提到,早到可以先熟悉波昂的環境,不過其實這只是諸好處的其中之一而已。其他更重要的,是可以更快調整好時差(第一週跑大地需要充沛的體力,如果時差來搗亂真的會很累),而且較容易掌握抵達國際事務處的時間。報到當天越早報到,就可以越早開始辦手續(當然也不需要到半夜三點之類那麼誇張的程度,大約八、九點就了不起了),運氣好的話在當天就可以辦好絕大多數的手續!另外還有最後一項算是賺到的,就是九月以後抵達德國的學生,在申請延簽時,不須再另外多付20歐元!這一點起初並沒有人告訴我們,是後來學校通知我們延簽的必需資料時始才得知,而這也是為什麼一開頭要說明,並非每年早到一定都是百利無一害的。由於延簽的基本費就已需繳交100歐元,能免去冤枉的20歐元,對一個沒有獎學金的窮學生來說,實在是不無小補!

另外也許有人會覺得,提前抵達的那幾天,食宿花費早就已經超過20歐元這個金額了。但事實上把錢花在自己身上,跟平白繳給德國政府的感覺就是不一樣。(笑)

以上前言結束,接下來開始紀錄我報到當天的行程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大概八點半左右從旅館出發,拖著重重的行李搭公車至Beringstraße下車,再走一小段路後終於抵達國際事務處。

報到後要先在一樓領取資料(文件夾、臨時學生證、月票),並聽事務處人員做簡單的說明,接著再上二樓依序買保險註冊繳交orientation course的費用

買保險時,記得要帶英文版保單在身上,出示給保險員看後他就會幫你計算還需要多久的保險,然後幫你填好表格,最後再簽個名就好了(在德國辦手續最好還是都簽英文)。銀行開戶後記得回報帳戶號碼等資料給保險員,以後保險公司就會自動幫你扣款,就不怕忘記繳保費了。

註冊也非常容易,因為大部分的資料也不用自己填,只需要簽個名而已。最後會拿到一些文件與一張繳費單(Sozialbeitrag),不需急著繳費,等銀行開戶後可用網路轉帳,但記得要去繳就是了,否則十月以後會拿不到正式的學生證。

 

以上事情辦好後,再來就是要處理宿舍的合約。管宿舍的單位是學生事務處(Studentenwerk),不過這個單位其實是外包的,並不屬於波昂大學內部的行政組織。之所以前面要趕著早上就來報到,最大的原因就落在這學生事務處身上,因為他們只辦公到中午12點(不過報到當天因為人太多,所以時間有延長)!在三樓找到了負責自己宿舍的聯絡人(Ansprechpartner)後,他會先給你繳費單,去一樓的Kasse付清三個月房租後(第一個月的房租+兩個月的押金),再上樓找他,最後會拿到兩份文件。其中一份是最重要的宿舍合約,上面寫有個人的網路帳號,設定宿網時必備!另外一張則是回報銀行帳戶的表格,以方便Studentenwerk之後自動扣繳房租。

流程看起來很簡單,但實際上因為人潮洶湧,光是排隊就要等半天,所以早到真的很重要!我當天因為去的早,幸運地與團體報到的學生們擦身而過,所以接下來流程也還算順利,一天之內就把手續全辦好了。另外在Studentenwerk的入口櫃台可以順便憑臨時學生證,購買Mensa卡(就是一種儲值卡),雖然不算很急的事,但之後在學生餐廳吃飯(可以付現金)以及使用宿舍的洗衣機(必備)都會需要它,而且每加值10歐元會多送30Cent,加值20歐元送60Cent,以此類推。到十月底時,必須憑學生證去Mensa樓下的咖啡廳收銀台(不知道其他收銀台是否也可行),申請延長Mensa卡的使用期限(因為之前只有臨時學生證),不然會無法加值。(個人推測卡片裡的餘額應該也有一個使用期限,如果一直沒申請延長,也許就會歸零或鎖卡)

 

宿舍合約搞定後,我再徒步走回國際事務處,等待專車把我及行李載去宿舍。運氣很好地,我等的第二班車即是要前往我的宿舍,所以馬上就跟著跳上車去了(專車就是一般的廂型車大小,一趟只能載大約六個人左右)。

到了宿舍後,我們的Hausmeister出來幫我們接行李,再帶我們拿房間鑰匙,床單等寢具可以之後跟他要,將來在宿舍遇到什麼問題也是要請他來處理(如電燈壞掉),不過Hausmeister一週只上三班,一班只有半天(通常都是早上到中午),有急事需要連絡時就必須打電話給他,但Hausmeister似乎只講德文,所以有時不太容易溝通...

我相信對大部分的人來說,宿網的有無可說是事關重大,不論是與家人連絡、收信箱,乃至於查詢資料都是不可或缺的,因此一放下行李我就馬上開始處理宿網(還沒吃午餐QQ)。宿網基本上按照指示一步一步設定,應該是不會有什麼大問題,就我自己的經驗來說,設定主要分兩階段。第一階段是去網路上登錄在Studentenwerk拿到的帳號(有兩組),系統會寄一個連結到指定信箱,啟動連結後應該就算完成第一階段;第二階段則必須建立一個名稱為StudNet的VPN連線,學校雖然有提供下載程式,能幫你自動設定好連線,但我試了好幾次都沒用,所以乾脆自己手動設定(網頁上有附圖教學),最後終於成功連上了網路!以後上網時除了要接網路線,記得還要再連了VPN才能上網。

雖然我順利地在第一天就設好宿網,但打聽了一下,似乎許多人在設定時都遇到困難,所以隔了好幾天請別人幫忙才有網路可以使用,因此到底宿網的設定是難是易我也無法下個評斷。不過總之,在網路確定可以使用前,所有可能會需要用到的資訊、連結都不要急著關掉(或最好手抄下來),以免到時連不上網路時就看不到這些資料了。因為據說還沒設定成功前,宿網只會讓你連線20分鐘,超過就會被斷網,之後可能就要找你宿舍的專門人士處理了...(因為我也不知道遇到這種情形該怎麼辦)

還有,宿網有所謂的流量限制(500G/月),只算下載不算上傳,在不同時間上網流量的計算也不一樣,早上0點~10點不算流量,10點~18點是算你的下載量X1倍,18點~24點則是下載量X4倍,所以我都選擇在早上與家人視訊,如此就不怕超過流量了。對於網頁上的解說,就我所了解,似乎是超過流量以後網速會被限制在512kb/s以下,並不是直接斷網,但畢竟沒試過也不敢輕易嘗試,因此也無法確定是真是假。

 

處理完網路後,接著是填寫居住登記申請表,學校發的資料夾裡有一張專門的附圖解說,對照著填寫就OK了。麻煩的是,這張表格必須繳交至Stadthaus的Bürgeamt(要帶護照),平時這個單位只辦公到中午左右,只有星期一、四會延長到下午六點,所以依照學校緊鑼密鼓的活動行程,如果第一天不辦好,就不知遙遙何期有時間去繳交了(除非翹課)。報到當天因為是星期一, Bürgeamt的辦公時間到六點,因此處理完宿網的我還可以有餘裕去做居住登記。

進入Bürgeamt後先跟Information櫃台說你要Anmelden(或直接亮表給他看),他會給你一張號碼牌,之後就是等待叫號了。當時在我抽的號碼前面大概還有20號,但我等了整整一個半小時才叫到號,中間還穿插其他不同種類的號碼,可能是不同類型的事務有不同的號碼種類吧(不知道超過六點會不會趕人就是了)!最後總而言之,我很幸運地僅花了一天,就把這些拉哩拉雜的手續全部弄好了,其餘還要做的重要事項,就只剩下去銀行開戶以及繳交Sozialbeitrag而已了。

晚上還與我的Bonn Buddy相見歡,順便認識了一位日本的交換生及一位上海的女生(非交換生,好像是屬於其他計畫的學生),吃完飯後回到宿舍已經是晚上10點,洗完澡一沾上枕頭馬上就呼呼大睡了(行李還全攤在地上)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97107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